“开卷文珠——春天的故事与情怀”系列讲座第二讲| 词苑长怜花可可之唐宋词里的春天

5

Body

     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恰此春意正浓、大地回暖之时,中文系(珠海)于3月18日晚在海滨红楼15号举办了“开卷文珠——春天的故事与情怀”系列讲座第二讲。讲座由张文澍教授主持,由姚鹏举博士为同学们带来题为《词苑长怜花可可——唐宋词里的春天》的精彩讲座。

1

(张文澍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姚老师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结合《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相关注解,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春”字所饱含的草木萌动的意义。接着,姚老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杜鹃、木棉、荼蘼、黄金风铃木等各类岭南春物,春花可可,鸟鸣悠悠,无一不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词人在赏玩这种美好时,也会因为它的易逝而生发出一种纤细幽微之感,此之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至此,本次讲座正式拉开帷幕。

2

(姚鹏举博士主讲)

     姚老师按“轻微幽深、喜悦、悲喜之变、哀伤之轻微及激烈、故唱高调”等情感的变化分别给大家详略有序地介绍和赏析了几首不同的唐宋词,如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等。其中重点分析了署名秦观的《行香子》与姜夔的《鬲溪梅令》。在分析《行香子》时,姚老师从这首词的音节、用韵、句式和内容出发,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整首词读下来会给人一种喜悦欢快、急促热烈的感受。而《鬲溪梅令》则不同,其词内容表达极具跳跃性,若是不懂高唐梦、罗浮梦这两个典故以及杜牧的“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恐怕难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寓意。后者对于读者的文化积淀要求显然比前者高,虽然同样是字字平实,但所寄托的幽隐更加的曲折。通过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同学们对于如何理解一首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讲座现场)

     在提问环节,老师们以问题为契机,为我们读词和研究词提了不少建议。如应该注意词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读古诗词时尽量注意四声平仄并利用好粤语,闽南语等方言,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对情和文字雕琢的统一的把握等。最后,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开卷文珠”系列讲座举办以来的成效,即使是命题作文,各位讲者在形式上活泼多变,值得肯定。同时,他也鼓励主讲人发挥所长,讲求“思致”,把“轻”的节点处理好,努力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借此系列讲座会越办越好,以进一步扩大在校内和社会上的影响力。

4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发言)

     词苑长怜花可可,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次讲座以“春”为着眼点,从唐宋词切入,通过姚鹏举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在赏读描绘春色的唐宋词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词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也掌握了一些作词的方法,可谓收获颇丰。